出口时隔半年首次转正释放何种信号? 国家统计局答记者问:外贸形势总体在改善

发布日期:2024-01-08 19:36    点击次数:112

 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,权威,专业,及时,全面,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!

  原标题:出口时隔半年首次转正释放何种信号? 国家统计局答每经问:外贸形势总体在改善

  来源:每日经济新闻

  每经记者 张怀水    每经编辑 陈 星    

  12月15日,国新办举行11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。

  11月份,我国出口同比增长1.7%,自今年5月份以来首次转正。这释放了怎样的信号?如何评价今年全年以及接下来的外贸趋势?围绕上述问题,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在发布会现场向国家统计局提问。

新华社图新华社图

 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、总经济师、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刘爱华回答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提问时表示,我国11月份出口额结束了6个月的下降态势,外贸形势总体在改善。今年以来,世界经济复苏乏力,全球贸易增长持续低迷,我国外贸发展能够顶住外部压力,外贸韧性持续显现。

  外贸有望继续总体向好

  近日,海关总署公布最新外贸数据。从单月来看,11月份,我国进出口3.7万亿元,增长1.2%。其中,出口2.1万亿元,增长1.7%。

  刘爱华回答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提问时表示,总体上看,我国出口规模稳、份额稳的特征没有改变,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重要地位也没有改变。中国仍然是拉动世界经济增长、推动全球化发展的重要力量。

  谈及11月货物贸易进出口特点,刘爱华表示,首先,货物出口由降转增。11月份货物出口额同比增长1.7%,结束了连续6个月的下降态势。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.2%,比上个月加快0.3个百分点。

  其次,贸易结构持续优化。1~11月份,产业链更长、附加值相对比较高的一般贸易进出口额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64.8%,比上年同期提高1个百分点,为外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支撑。

  三是民营企业进出口保持增长。1~11月份,作为外贸第一大主体的民营企业进出口同比增长6.1%,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3.3%,比上年同期提高3.1个百分点。

  四是经贸合作空间有效拓展。1~11月份,我国与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国家进出口额同比增长2.6%,继续快于全部进出口。

  五是出口新动能保持增长。1~11月份,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增长2.8%,占出口总值的58.6%,为出口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。其中手机出口增长3.3%,汽车出口增长79.6%。

  刘爱华说,目前全球经济复苏进展缓慢,经贸活动持续低迷。尽管外需仍然比较疲弱,但中国外贸依托强大的产业链供应链生产优势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,在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等政策的支持下,外贸运行仍有望继续保持总体向好。

  制造业回升基础需巩固

  从先行指标来看,11月制造业PMI(采购经理指数)在荣枯线之下,再次下跌,经济复苏过程中的波动因素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。

  对此,刘爱华表示,11月PMI为49.4%,比上月小幅下降0.1个百分点。这与部分制造业行业进入传统淡季,同时与市场需求不足有关系。“从近几个月的PMI走势看,当前中国继续处于经济恢复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期,最近一段时期的PMI走势也表现出这个阶段的特点。”

  首先,企业恢复发展信心较强。从PMI分项指数来看,11月份PMI中生产指数为50.7%,连续6个月保持在临界点以上。企业生产也在持续扩张。从11月份当月工业生产数据来看,同样呈现出扩张态势。当月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.7%,比上月加快1.6个百分点。从企业本身的发展预期来看,制造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是55.8%,比上个月上升0.2个百分点,连续5个月处于较高景气区间。

  其次,企业转型升级动能较强。11月份,高技术制造业PMI指数是51.2%,比上个月上升2个百分点。装备制造业PMI为51.6%,比上个月上升0.9个百分点。从结构上来看,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企业预期都保持向上。从当月工业数据分项来看,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.2%,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.8%,增速分别比上个月加快4.4和3.6个百分点。另外,企业利润也在持续改善,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连续3个月实现利润同比增长。

  刘爱华说,因为当前整体经济仍然处于恢复期,所以11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小幅回落,尤其是新订单指数比上个月下降0.1个百分点,说明市场需求不足仍然是当前制造业恢复发展面临的首要困难。制造业回升向好基础仍需巩固。

  “下阶段,我们要把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,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发展,以高质量供给创造引领新需求,推动制造业实现更高质量发展。”刘爱华说。

股市回暖,抄底炒股先开户!智能定投、条件单、个股雷达……送给你>> 新浪声明: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,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。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不构成投资建议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 海量资讯、精准解读,尽在新浪财经APP

责任编辑:何松琳